5G现安全漏洞
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些漏洞大多属于网络协议方面的漏洞。在研发之初,5G网络协议设计了用户永久标识符和用户隐藏标识符,多数漏洞就“藏”在这两种标识符中。这些标识符是用户在网络上的“通行证”,黑客如果拿到它,就可以“潜入”目标用户的手机。 “攻击者只要利用伪基站,就能发现这些漏洞,进而实施相应的网络攻击。”闫怀志说。 那么,什么是伪基站呢? “顾名思义,伪基站是一种经过伪装的假基站,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设备。伪基站通常是由主机、笔记本电脑等硬件组成的设备,它能利用通信网络及协议的缺陷和漏洞,搜索以其为中心、特定半径范围内的移动终端信息。”闫怀志说。 闫怀志指出,伪基站主要有两方面的危害:一是会干扰正常通信,使用户不能得到正常的通信服务;二是不法分子可利用伪基站与用户手机实现通信,向其发送诈骗短信、虚假广告等信息,或监听用户通信数据(如短信验证码),甚至登录用户手机银行账号盗走钱财。 “不过,从总体上来看,这些漏洞所造成的问题,并非是5G网络所独有的,伪基站更不是什么新鲜的攻击方式。”闫怀志表示,传统的4G、3G等移动通信网络,也可能受到同样的威胁。 既然是“老毛病”,这些漏洞为何在研发初期没被发现呢? 闫怀志表示,在通信工程领域的具体实践中,信息系统出现安全漏洞,这一问题几乎是难以避免的。对于5G通信网络这样的复杂系统来说,更是如此。漏洞的发现过程会贯穿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,虽然在研发早期可以通过安全需求分析、安全设计、安全编码、安全测试等手段,来尽量减少或避免漏洞的出现,但若想做到万无一失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 多措并举减少不良影响 那么,这些漏洞可以被修复吗?
“大多漏洞是可以被修复,但有小部分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。”360安全研究院安全专家李伟光对科技日报记者说,比如伪造警报信息的漏洞是可 (编辑:淮南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