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淮南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54zz.cn/)- 管理运维、图像技术、智能营销、专属主机、5G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评论 > 正文

马化腾“预言”成真?

发布时间:2021-01-30 15:14:19 所属栏目:评论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另一方面也是云计算本身作为一种承载技术,它的升级能力其实有限。在高密度的竞争中,企业本身也需要制造一些新的市场热点出来。 总结一下,现在这个阶段热捧云原生确实有市场上的需求,但也有企业自身缺乏其他差异化竞争点的考虑。这样来看,2021年云原生的

另一方面也是云计算本身作为一种承载技术,它的升级能力其实有限。在高密度的竞争中,企业本身也需要制造一些新的市场热点出来。

总结一下,现在这个阶段热捧云原生确实有市场上的需求,但也有企业自身缺乏其他差异化竞争点的考虑。这样来看,2021年云原生的热度还能再持续一阵。然而如果云原生真正想要爆发,还是需要这个体系下某一个技术或者产品突然成为B端用户的刚需,而不是云原生本身作为一种趋势或者逻辑来对客户讲解。

爆发或者隔几个月后沉寂下去,这是新年开端留给云计算玩家的关键加分题。

2、不用在今年指望量子计算

2020年,从国家到地方,从科研机构到各大科技公司,没有谁不在谈量子计算的。大的方向看,中、美、欧各国都在将量子计算列入战略清单,加大投资力度。小的方面看,量子计算的平台与应用越来越多,我们能隔三岔五听到量子计算的好消息。

然而必须承认的是,媒体和大众对量子计算的关注,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中美科技摩擦以来,对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的担忧。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去关注和期待量子计算马上爆发,然后咱们一举超过大洋彼岸,开启计算新时代。

量子计算本身的前景远大、进度超过预期都是真实的,但这是一种长期技术。短时间内的应用条件和应用适配性都完全不能与经典计算相比。而长时间看,量子计算也必定是先解决通信加密等小问题,再一步步过度到综合和通用性的“量子胜利”。

所以,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对量子计算的期许和相信,到底有几分是主观的。其实说真的,量子不急,中国不急。

3、AI基础创新会越来越少

2019年,就有很多人坚持鼓吹“AI寒冬论”,论据是那一年AI基础研究的创新太少了。2020年再一看,直接一个好家伙。貌似除了GPT-3之外就没一个能打的,DeepMind依旧在研究大脑和生命的高深命题。这是不是加速论证了AI寒冬即将发现?

如果让我主观臆断一下的话,2021年AI基础研究应该会“更差”,那种能上所有科技媒体头条的AI算法创新很可能没有。但这并不是说AI要凉,反而在展现AI真正的活力。其实,AI算法能上头条的时候,也是产业界真没啥消息的时候。而今各个企业能推出的算法创新、产品创新、工具升级其实一点也不少,只是它们分散在各个企业里,直接作用于市场,缺少了“AI又战胜人类”的那种大众认知。

举个例子,我预判与GPT-3能力接近甚至超越的国产算法很快会出现。但那时大家可能根本不知道,因为没人写“GPT-3会不会毁灭世界?”这种标题。
 

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,智能城市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。交通工具可以自动穿越街道,无数个人工智能监控摄像头维持着世界的秩序。

尽管2019冠状病毒病在2020年给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挫折,但专家们仍在致力于在2021年将人工智能融入数字城市。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,将那些通常由城市居民完成的任务自动化。这意味着出错的机会会更少。

此外,随着智能城市数据的更多信息被存储在云端,人工智能将以更快、更准确的速度分析数据。尽管你可能没有注意到,但在2021年,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时,人工智能都会分析数据,找出改善城市空间的方法。

超级自动化将会增加

超级自动化被认为是IT的大趋势,是指任何公司都可以被自动化。要做到这一点,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它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大流行加速了这一理念的发展。正因为如此,要想在这一理念上取得成功,企业就必须能够适应并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。它也被称为“智能过程自动化”或“数字过程自动化”。

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帮助机器从算法中学习和改进。这意味着如果需要,它们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变化。这也意味着企业将能够自动化,并根据意外情况进行调整。因此,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一部分。

没人知道2021年会发生什么。但我们知道的是,人工智能将继续发展并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。从生物识别技术到智能城市,甚至是自动化,人工智能正在变得越来越好。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完全接管了我们的生活,也许这毕竟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
(编辑:淮南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推荐文章
      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