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手是移动出行,一手是本地生活服务
而高调入局社区团购,显然是一场突围战。 滴滴一位负责人表示,很多人认为拼多多用户一定是多多买菜的用户,美团买菜的用户一定是美团优选的用户,但其实吃穿住行与生活服务的用户群体相同,而滴滴出行是服务类平台,加上两轮车月活用户超过 4 亿,这些都是橙心优选的潜在用户。 如今手握超级流量、有远见的巨头,都在搭建自己的生态。2018 年,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,外界将之解读为继新零售后,阿里生态战略的最新高地。在上市 40 天后,美团就将战略定位聚焦于 Food+Platform 模式,在餐饮和酒旅业务基础上,增加生鲜到家、出行、支付的新业务。
滴滴也不例外,逐步在向一个“一站式移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”靠拢,而社区团购成为了很有利的抓手。用滴滴一位负责人的话来说,生鲜的需求非常强烈,是一个可以实现规模化、能够达到极高用户渗透率的商业切口,业务从省市层面覆盖到了城镇。 一边“造”车,一边“卖菜”,滴滴的步子似乎迈得有点大,但也给足了市场想象空间。 实际上,滴滴近年来的压力并不小。主营业务网约车的本质是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算力运用到车辆上。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崔桂林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,这实则是一个供需两端用户忠诚度不算高的行业。即便在曾经的烧钱大战中胜出,坐上出行第一把交椅,滴滴也有诸多成长的烦恼。 一些手握C端流量入口的平台,如高德地图、百度地图、美团纷纷开启聚合打车模式,试图在网约车赛道分一杯羹。 从滴滴如今高调而密集的布局中,能看出滴滴想要在出行领域稳住底盘的决心。
3 月份,滴滴低调上线“花小猪”,通过低价社交拉新的方式打入下沉市场;6 月 27 日,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,开始在上海接受公众体验报名;9 月份,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“快的新出租”,并投入 1 亿元补贴预算,此外,还陆续在两轮车、跑腿、货运等领域出击…… 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,社区团购约等于生鲜电商,生鲜这一品类经过了多轮的模式验证,目前有部分公司做到一百个亿的当口,这符合巨头进入的标准和条件。 这个战场里的巨头各有各的看家本领,美团地推团队强大,且曾在生鲜电商赛道试过错,有经验;拼多多有下沉市场作为后盾;阿里的线上线下打通的管理能力够强。它们的共性是,手握超级流量,有资金有实力,没有理由不对一个已经成规模、想象空间巨大的市场不感兴趣。 “当时听到滴滴进驻的时候,比较震惊。”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对深燃表示。问题是,毫无电商经验的滴滴,为什么能进到这个战场,并扬言拿下市场第一? 一位分析师则表示,滴滴的优势是拥有社区团购最必备的技能——用户运营与渠道开拓经验。直白说,就是把在运营调度司机的资源和能力运用到社区团购上。
事实上,社区团购有两个属性,一个是线上平台属性,因为订单最终通过平台来完成,另一个是线下管理属性,生鲜零售业务的线下部分链条长、涉及环节多,从供应链到仓储入库、分拣,最终到用户手里,需要线下强管理能力。看起来,滴滴的运营开拓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 滴滴一边在出行领域打得火热,另一边,也在调兵谴将,打响“卖菜”这场新战役。 去年的资本寒冬一度让社区团购被资本抛弃,谁也没想到,疫情来了,整个市场在多家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的近身肉搏战中,又重新燃起了战火。 拼多多在今年加入了社区团购战场,将“多多买菜”定为战略级新项目,创始人黄峥亲自带队考察,号召全员开启硬核奋斗模式。 美团优选也在这一赛道定下了“千城计划”,重点针对下沉市场,美团 CEO 王兴在内部会议中强调:美团优选、美团买菜的生鲜零售业务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战。 与此同时,覆盖四轮到两轮出行业务的滴滴也跨界入局了。 “3 月份的时候,集团内部已经在密集地讨论社区团购。4 月份就下定决心要做了。”滴滴负责人告诉深燃,疫情期间,市场出现大量的非接触性社区购物需求,既要便捷方便,又要便宜有品质。社区团购刚好能满足用户的一系列需求。
外部看到的滴滴,动作密集,打法凶悍。今年 4 月,滴滴悄悄派出一支急行军进驻四川成都,5 月团队正式成立,6 月 15 日橙心优选小程序上线运营。同时,滴滴内部大批技术和运营业务骨干以“活水”的方式加入橙心优选,这其中包括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 CTO 赖春波,他调任至橙心优选团队,负责产品技术、客服、仓配、品控以及履约体系建设。 有媒体曾算过这样一笔账,在广州,电动网约车司机的平均充电费用约为 1.2-1.5 元/度,折合为 1500-1800 元/月,平均保养成本为 200 元/月,而燃油网约车的平均加油成本为 2400-2800 元/月,平均保养成本为 300-400 元/月。这意味着,电动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水平高于燃油网约车司机。 《2020 滴滴平台绿色出行白皮书》提到,截至 2019 年底,滴滴平台注册的纯电动车 96.9 万辆,在全国纯电动车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超过 31%。但这些注册车辆更多是采买或租赁形式,如今滴滴似乎想明白了,与其借他人之手,不如“自己定制”。 在运营模式方面,D1 改变了过往按整车付费的购买方式,转变为按公里付费。这意味着,旧的租赁模式多是一个司机租赁一辆车。而 D1 模式下,车辆运行的整车数据能与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并形成闭环,意味着一辆车一天 24 小时的运营时间可以共享出租给多位司机。运营效率将大幅度提高,也为更大想象力和更多的技术应用提供了空间。
滴滴创始人兼 CEO 程维解释称,滴滴和司机相当于“运营商模式和手机用户的关系”,“给电网付费,但你不需要发电机”。 (编辑:淮南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