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淮南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54zz.cn/)- 管理运维、图像技术、智能营销、专属主机、5G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浅谈直播带货这场风波

发布时间:2020-11-22 14:55:55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虽然我国古代一直是重农抑商,但每次松绑之后,商人的热情、积极性就会迸发,于是有了陶朱公、端木子贡、沈万三、乔致庸等巨商。现代社会也是如此,三十余年,我国相继形成了业务员、代理制、连锁店、自营店、电商、直播电商等多种销售渠道、模式。 而每个渠

虽然我国古代一直是重农抑商,但每次松绑之后,商人的热情、积极性就会迸发,于是有了陶朱公、端木子贡、沈万三、乔致庸等巨商。现代社会也是如此,三十余年,我国相继形成了业务员、代理制、连锁店、自营店、电商、直播电商等多种销售渠道、模式。

  而每个渠道的形成、发展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:提升生产商的效率、改善用户消费体验。

 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,好品牌好质量的商品是稀“缺”的,因此业务员们各地奔波,把产品介绍出去、把消费者反馈收集回来;而层级的代理制,又可以帮助生产商减少渠道成本、扩大生产杠杆,更“快”得把产品销售出去。当商品逐渐丰富后,消费者希望得到更“好”的购物体验,因此线下连锁店应运而生。

  电商平台,借助物流体系、减少房租等成本,压缩销售层级,让用户足不出货可以挑选更“多”的商品;而当物质极大丰富,用户喜欢在移动互联网里“逛”着的时候,快手等直播带货,则进一步拉近了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,让用户“逛”得有趣,也让产品不再冰冷,而是有温度的品牌故事,触动消费者。
 

事实上,此时的购物需求,早已不同于之前几个年代的购物底色了。马斯洛在人类需求金字塔里指出,当基本的生理得到满足后,人类更高级别需求就会不断释放,成为主要因素需要被满足:比如娱乐、尊重、快乐、归属。当这些要素被满足时,“游走的”购物需求,也会被激活。

  在直播带货代表之一快手上,主播和粉丝之间经常会有“老铁”、“家人们”之类的称呼,有特定的庆祝方式、有特定的直播主题、有些播主甚至会按照粉丝建议进行装扮等等,这些其实都是在满足“娱乐、尊重、快乐、归属”的需求。

  直播带货,由于庞大的用户基数、以及更能满足用户需求,正成为快速发展的销售渠道。最显著的就是在大家电领域的变化。今年 5 月 10 号,董明珠在快手举办格力专场,联合快手主播二驴夫妇同台卖货。3.1 亿的销售额,接近董明珠网店去年全年的业绩,可谓打响家电 3C 直播带货的第一枪。

  在这之前,董明珠一直重视线下,曾表态“还是不太认同直播带货”。推动点在于疫情,其第一季度线下销售几乎是停滞的,对于此,董明珠在公司号召,“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,就是下面怎么办?这时你要走出去,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转变。”

  在快手带货成功过后,董明珠开始在多平台密集直播,并举办了格力全国巡回直播带货,在今年 618 当天的成交额超过 100 亿,成为“带货女王“。

  但董明珠带货最大的意义不在于 GMV,而是对行业进行“教育”,正如她所言,我最大的改变是让我们几万家专卖店经销商慢慢清醒起来,知道未来必须把线上线下结合的更完美,很多经销商已经感受到线上价值所在。

  理论上来讲,直播带货其实是低效的。因为用户购买需求不确定,没有必须买的理由,只是在“逛”,直到碰到好的品类、有趣的场景、触动的因素、值得信任的主播。也许十次甚至百次的直播,才能激发一个用户的购买欲、获取一个用户的信任。但长期来看,却又是高回报的,可以为收获一批忠实粉丝。
 

线下零售增速连续下滑,而京东正在酝酿着一场“大杀器”。京东认为苏宁大家电高达 25% 的毛利率,是不合理的。就如当年连锁店压缩销售层级取代代理商一样,京东也要取代线下连锁,进一步压缩销售费用。于是,8 月 14 日,京东对苏宁大家电发起猛烈的价格战。

  京东成立“打苏宁指挥部”,一样的货品,京东售价全线低于苏宁国美。价格战,京东并不吃亏。少了房租等费用,成本本来就要低 10% 左右;而且也可以通过高周转来提高经营业绩,一块钱跑百次,也高于十块钱跑五次。

  而苏宁却在线上、线下的左右互博,以及产品定价冲突等因素中,不断错失机会。在苏宁拼命抵御的同时,其他线下渠道商们也迷茫又焦急。

  线下生活巨头万达豪掷千金、层层加码。2012 年,启动“万人招聘”在电商圈搜罗人才,2103 年底,万达“万汇网”上线;2014 年腾讯、百度也前来捧场,“腾百万”合资发起电商飞凡网。

  2013 年双十一前夕,家居行业冲突爆发。红星美凯龙、居然之家等在内的 19 家大卖场联合发布声明,严格禁止商户使用电商 POS 机给线上做销量,不许展示电商标识。大家愤怒道:电商白嫖场地就算了,还要来抢钱,太不仗义了。

  随着物流体系、信息网络、品牌形象、消费者认知等多因素的完善,以及消费者对在线购物便利性的习惯,销售渠道必然会被压缩、电商时代的洪流谁也挡不住。

  2016 年初,中国电商销售额高达 3 万多亿,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国。同年,腾百万不幸散伙,万达电商战略了无所成;陷入牢狱的国美,已经错过了战场;而工信部赛迪网的数据显示,京东已超越苏宁,成为全渠道最大的家电销售商。

  然而对传统销售渠道摧枯拉朽,在纳斯达克享受着追捧光环的电商巨头们,可能没想到若干年后,自己也有被超越的一天。
 

变革后的格力,不再依赖所剩的 20 来个业务员,仅靠着数十个“大户”经销商就完成了几十亿销售。但“国王”格力和“贵族”大户们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而来。2001 年起,格力先后与湖北、安徽等多地行为不规范的大经销商冲突博弈,但“贵族”闹事并不算什么,真正的危机来自于“平民渠道”的冲击。

  自 90 年代初,国美、苏宁等连锁店因聚焦在家电消费需求而快速发展。而他们从层层代理商体系中厮杀出来的的秘密武器之一,便是“好”,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。

  比如国美对北京及郊县范围内提供免费送货,而顾客上门后,三米之内必须要有“欢迎声”、“问答声”、“送别声”。与此类似,苏宁也提供送货上门服务。在弥补“缺失”的信息对称方面,苏宁也做足了功课,曾在报纸上,详细刊列了各大品牌、各型号空调的批发价和零售价,并承诺最低价销售。

  这个做法,打破了商家“混沌”让利的状况,与消费者坦诚相对,很快 200 多平的店铺里便挤得水泄不通。连锁店的发展,自然也受到代理商们的拦阻。国美进驻天津,被天津十家商场组建了“联合体”进行封锁;苏宁在南京也被八大商场组成的联合舰队封杀。

  但消费者对低价的热爱、对服务体验的感觉是真实的。格力、春兰等也相继把产品送到连锁店内。尽管随后国美、苏宁和格力、春兰们因为价格、渠道冲突不断,然而,连锁店靠着“好”体验无疑已成为重要的终端渠道,和代理体系不分伯仲。但是,消费者的需求并未满足,一股科技力量即将搅动销售江湖。

  多:电商的摧枯拉朽

  复盘电商历史,2003 年的“非典”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毫无疑问,那场疫情催促了在线购物需求的爆发。但实际上,随着经济发展,线下购物的体验,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
  和 1992 年相比,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 3 倍,物质丰富度大幅提升。比如手机市场,1997 年时仅有 5 家生产企业,销量不过 2000 万部,但到 2002 年高达 37 家,手机销量达 1.3 亿部。商品不再稀缺,“买到”不再值得炫耀,“买对”才是关键。因而消费者的需求焦点也逐渐转向了“多”:多品牌、多比较。

  那个时候的消费者,为了买部手机、买台电脑,骑着自行车逛遍全城,在中关村、华强北里泡三四天打听比较,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显然,线下门店无法满足消费者对“多”的需求。于是,“非典”之际,面向全国小商品供应的淘宝、面向全国 3C 供应的京东,相继成立并伴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,快速发展。

(编辑:淮南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